返回

大明:我的学生是朱元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3章放手改革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就这么想着,朱标脚步匆匆的跑进了大殿之中,看着朱元璋问道:“爹,五弟找到了?”

    朱元璋微微颔首。

    “让任先生带回小院去调养了。”

    说罢,朱元璋有些迷惘的抬起头,看看面前的朱标跟朱棣两人。

    兄弟二人,一个是朱元璋自幼细心培养的太子,一个是历史上的大明天子。

    将来大明的命运,定然是掌握在他们两人的手中。

    朱元璋脸上有些迷惘的看着两人问道:“你们说,咱,当真是错了吗?”

    朱标跟朱棣两人这么大,是第一次见到朱元璋以这样的语气问自己。

    直到这个时候,兄弟二人也才堪堪的回过神来意识到,大明的皇帝,不仅仅是那个匡扶中原的布衣天子,也是一个寻常的老人,一个父亲。

    一直以来,朱元璋放在首位的是朱家,其次便是天下百姓。

    但是今天任以虚的话,对于朱元璋打击太大了。

    朱家的后世儿孙,因海禁而殉国。

    后世的百姓,因海禁而民不聊生。

    一生最在乎的两群人,最后却因自己的海禁政策,最后走到了这个地步。

    朱元璋不得不陷入了,自我怀疑之中。

    方才沉思之时,朱元璋一度已然有了退位之心。

    朱标跟朱棣两人对视一眼,两人没有多说,而是像小时候一般,一左一右的坐到了朱元璋的身旁。

    父子三人,就这么在奉天殿的下的台阶上坐着。

    “爹,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情,您做的已然够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抛去海禁不谈,您以布衣之身,起于青萍之末,驱逐鞑掳,已然算是千古一帝。”

    朱标跟朱棣两人能够明显的感觉到,今天的朱元璋,已然没有了往日的那般威严。

    此时此刻,朱元璋是真正以平视的角度,在听取朱标跟朱棣两人的意见。

    朱棣跟朱标两人的心里都有一种,说不出来的滋味。

    就像是后世人父母,第一次因为家里的事情,而征求孩子的意见。

    从那一刻开始,孩子就不再是父母羽翼之下庇护的那个孩子了.......

    这个家从这一刻,就开始逐渐的由上一刻的,那个孩子撑起来了。

    同时也意味着,父母行将老去。

    很多人都是从这一刻开始意识到,原来时间流逝的那么快。

   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印象里一直是三四十岁模样的父母,竟然已经不知道在何时,苍老成了这副模样。

    最终,朱元璋问出了那个,自己无法取舍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老大,老四,你们说,这个法,咱变,还是不变?”

    变,大明百姓可以真正的做到远迈汉唐,人人衣食无忧。

    但代价是,朱家的天子权柄,将会被尽数削去。

    不变,大明的百姓,将继续过着衣不蔽体的生活,过几年,随着土豆的广泛种植,他们的生活或许会得到极大的改善。

    但是在三百年后,他们的子孙,仍旧会在饥饿中揭竿而起,将整个大明彻底埋葬!

    听到朱元璋问题,朱标跟朱棣两人,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:“变!”

    而后,朱棣便向前一步,义正言辞的看着朱元璋说道:“爹,家国兴亡,此天下之大势也。”

    “我朱家既为天下之主一日,那我朱家就当为天下万民计!”

    “儿臣以为,百姓如愿留我朱家,那我朱家便留,不愿留我朱家,那我朱家便去。”

    良久之后,朱棣才看着朱元璋,犹豫良久之后才苦笑道:“听说朱由校那孩子做的物件,拿到市面上去卖,都能卖出三万两银子的天价呢。”

    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嘉靖、天启那几个孩子,或许当真不适合当皇帝。”

    当时朱棣知道这件事的时候,也是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十几年后,崇祯想要平寇,大明的户部里只有一千多两银子。

    朱由校随便做个小玩意拿出去,就能卖三万两。

    造化弄人啊!

    听着朱棣的话,朱元璋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了一抹苦笑。

    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江山,到头来自己的儿孙,又不一定想要,自己竟然还在这里纠结,要不要把这份家业,留给儿孙!

    奉天殿里,父子三人就这么静静的坐着。

    良久之后,朱元璋才堪堪的转过身,嘴里有些怅然若失的喃喃道:“罢了,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大明,将来有一天是肯定要交到你们手里的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你们已经长大了,有自己的主意了,咱在这儿操个什么心。”

    想到这里,朱元璋的心里都不由得有些想笑了。

    自己或许可以为了朱家的后世儿孙们去想。

    但是自己终有死的那一天,自己不能真的继续传位给孙子吧?

    大明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啊!

第43章放手改革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